要学泰语,必须了解泰国文化!

要学泰语就得学泰国文化!

你必须了解泰国文化!…

我现在想要明确声明,并把它记录在案,经过超过七年的泰语学习:如果你不理解泰国文化,你永远也无法理解这门语言的细微差别。就这么简单。

我知道这与我刚开始学习泰语时的立场截然相反。相信我,我固执得像一天的时间那么长,但我也不傻得不敢承认。至于我说泰国文化对学习语言不重要,那我真是1000%的错了!

跨文化

如果你能读懂泰文并想要了解泰国人在文化上所营造的限制与大多数外国人的行为限制不同,那就去买克里斯托弗·赖特(又名克里斯·德利维)写的《Cross Culture ฝรั่งไม่เข้าใจ คนไทยไม่เก็ท》。在我读过的关于泰国和泰国文化的书中,只有这一本让我学会了如何实际地与泰国人交流。它教会了我如何站在他们的立场上思考。

เอาจมูกคนอื่นมาหายใจ
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
(用别人的鼻子呼吸)。

当我着手学习泰语时,我没有很努力地去研究他们的文化。不用说,语言中有许多方面是我不理解的。有很多事情对我来说很难搞清楚,对于泰国我就是完全不明白。首先是泰国人在半正式场合(办公室、会议、任何正式场合)交往的僵硬和常常不灵活的方式,与他们在非正式或亲密社交场合中的相对自由的交往方式之间的对比。

另一个让我感到困惑的是,泰国人在初次见面时问的那些非常直接(甚至过于好奇)的提问。

“你是买房还是租房?”
“你的房租是多少?”
“你每个月赚多少钱?”
“你有大学学历吗?”
“你去了哪所大学?”
“你有自己的车吗?”

这些问题让我大吃一惊。在美国,我会说,“这不关你的事!” 这是一种俚语,意思是这不关你的事!我无法理解为什么对泰国人来说了解这些关于我的事情如此重要。不用说,我的泰语口语技能停滞在中等水平。

直到我开始通过阅读《Cross Culture (ฝรั่งไม่เข้าใจ คนไทยไม่เก็ท)》了解泰国文化后,一些泰国人的怪异行为才开始显得合理。更好的是,把泰国人的行为与他们使用泰语的方式联系在一起也变得合乎逻辑了。

涉及到一个虚构的社会经济成功阶梯,泰国人往往比我们西方人更关心人们处于哪个阶梯上,这就是为什么泰国人会对不认识的人提出直接的问题。他们需要知道你是否与他们处于同一阶梯,或者在上面或下面。答案立即向双方揭示谁是上级(พี่),谁是下级(น้อง)。从那时起,它就反映在对话中。对他们来说,毫不费力,一个人就成了上级而另一个成了下级。

泰国人也非常注重形象,无论是他们在别人眼中的形象还是别人看他们的形象。现在,我在泰国遇到过很多实实在在的百万富翁,外国人,他们自己非常成功。对我来说,很多人穿得都相当随意。事实上,如此随意,以至于大多数泰国人不会多看他们一眼,也有许多泰国人可能甚至不会把时间告诉他们。相反,我遇到的每一个有钱或假装有钱的泰国人,穿得都非常考究。

我认识一个泰国人,他住在一个小房间里,从他的公寓到工作地点只需几分钟,却开着一辆入门级的宝马去上班。他每天来回都要花一个小时,只是为了让同事看到他。似乎泰国人把安德烈·阿加西那句“形象就是一切”的佳能相机广告推向了一个前所未闻的新高度!

让我觉得有趣的是,我对泰国文化的研究越多,我就越能理解他们在与我交谈时为何以特定方式行为,甚至在他们以为我听不懂时,我偷听到的那些谈话中的行为方式。现在,我觉得语言和文化是密不可分地交织在一起的。实际上,我相信它们是同一个硬币的两面。就像你不能仅仅学习语言而不一起吸收文化一样。

众所周知,泰语有多种语体变化,从官方语言(ภาษาราชการ, ภาษาราทางการ)逐渐下降到市场语言(ภาษาตลาด)。对此我完全同意。说泰语时有许多不同的语体可用。然而,我认为作为泰语的外国使用者,我们只需要掌握一种良好的中等水平的语体。你知道吧,这种语体不是那么甜得腻人,不至于我们显得在泰国人面前阿谀奉承,也不至于粗鲁到让泰国人头发竖起来。

免责声明:我承认,Todz-Thai可能对某些人来说略显粗犷。我不是故意对泰国人无礼,只是因为我不想因为我是一个恰好会说泰语的外国人而失去自己。我无需认同,承认或遵循泰国人运行中的文化限制,但作为外籍泰语使用者,我必须100%地理解它们。

我说的是非常直接、简洁、粗略的泰语,开门见山。我说话不拐弯抹角。我会反复问他们是否懂了(เก็ทมั้ย)。记住,泰国人会假装理解只为与人礼貌交流。几乎像是语言交流中最重要的是所有人都很有礼貌,而不管是否解决问题似乎排在很后的第二位。我就是接受不了那些泰国人给出的像ไม่มี, ไม่ได้这样标准的反射性答案,作为我提出的问题的答案。

在我的经验中,说ไม่ได้或更糟地蹦出英文“不能”的泰国人不是在说无法做到。他们真正的意思是不知道怎么做。所以,要理解正在发生什么,你需要用泰国人的鼻子来呼吸。你需要了解这些类型的互动中起作用的无形文化限制。

例如:你问一个泰国人能否做到某事。现在,你问的这位泰国人不能说,“我不知道”,因为这样他们会丢面子。他们不能说,“哇,这是个好问题,让我去查查”,因为这样他们也会丢面子。实际上,由于每个泰国人在潜意识中都要存、给、获和/或不丢面子,当他们不知道答案或不知道如何进行时,只有一句正确答案对他们来说是“不能”。

这令人感到困扰,但对这也有解决办法。不过,需要理解泰国人在文化限制中如何运作,还需要相当好的泰语能力,才能将一个泰国人逼到角落,让他们唯一的面子选择是按照你的要求去做或找到知道答案的人。

我想说的是,作为一个讲泰语的外国人,你不必采用任何泰国的文化规范与泰国人交流。了解那个被称为泰国文化的神秘野兽和模仿泰国人的文化互动方式之间有巨大的区别。

Advertisement

与泰国人交流时,我们作为说泰语的外国人的身份应该被利用到极致。很明显,我们不像其他泰国人一样整齐地符合他们的刻板模式。

我们可以同样轻松自如地与企业的首席执行官交流,就像与正在拖地的女士或为我们开门的男士交流一样。这是很多在这里的外国人不明白的。

在他们说泰语和行为的方式上,我看到外国人四处游荡,试图模仿泰国人。老实说,大多数人干得都很糟糕!他们表现得更像一个过于夸张的卡通形象,而不是一个真正融入泰国文化的人。从我的角度来看,不是他们对泰国人不真诚,而是我认为他们给泰国人的感觉是这样的。

我并不是建议对人无礼或不友善。小时候被教导(甚至被罚树枝打屁股),“礼貌不需要大学学位”。我想说的是要礼貌、坚定、坚持立场,不要把一个泰国人给你的第一个答案当作解决你问题的真实答案。在许多情况下,我听到泰国人对我说“不”,然后经过进一步对话,他们要么按我的要求做了,要么去找了其他人。

个别的泰国人非常害怕做出错误的决定,从而承担责任。他们比外国人更倾向于集体决策。这是外国人与泰国人一起工作时最限制的因素之一。一个外国老板给泰国人一个项目,项目进展良好,直到泰国人必须做出一个可能影响结果的决策。这时他们就进入了一种“安全模式”,害怕做出错误决定。结果是项目在他们的桌子上滞留,直到外国老板不得不替他们做决定。这种高不确定性规避的特征是泰国文化中的限制性因素。而我预测随着东盟经济共同体的开放,这一状态会更加明显。

我一再说过,我从来没有对任何泰国人行过合十礼,而且很可能永远不会。事实上,我在很久以前做了两件T恤。一件上写着“为什么要行合十礼?你是泰国人吗?”另一件上写着“傻外人。合十礼是为了泰国人”。现在,我完全理解在泰国进行合十礼时的各种礼仪层次所涉及的复杂性。因为我不是泰国人,我就是不想行合十礼。在我在这里的10多年里,与泰国人交流的成功阶梯上,我从来没有因为不行合十礼阻碍过与任何泰国人交流、做生意或达到目的。一次都没有。

I did finally break down and get a couple sets of those clickers pasted on the inside heels of my shoes, just like the Thai police and military. It was my compromise for never wai’ing. If I feel I owe a Thai acknowledgement for doing their job (which BTW is something I find strange any way you wanna try to explain it) I’ll nod my head and click my shoes. That’s about the best they can expect outta me.

去买我推荐的那本书——《Cross Culture ฝรั่งไม่เข้าใจ คนไทยไม่เก็ท》作者是Christopher Wright——它非常棒!!如果它翻译成英文就更好了。因为尽管这本书是从帮助泰国人理解外国人的角度写的,它也能作为畅销书帮助外国人理解泰国人。

祝好运,
Tod Daniels | toddaniels 在 gmail 点 com

Advertisement